寻找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路径
事件: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6月2日,教育部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
影响:学术界开展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和有效模式的新探讨。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众创时代”,高校创业的主体需实现从“小众”到“大众”,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融和;创业教育机制需实现从分类组织到开发协同。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为发展高校“众创空间”,构建递进、立体式结构创业教育新体系;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形成地域与校园文化互融互动的创业教育特色。
有学者提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目标是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努力实现面向全体与分层施教紧密结合、在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密切衔接、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兼顾。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要教育学生关注并立足于社会民生、识别有效的创业机会,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丰富的创业资源。
高校创业教育不是高校内部封闭的孤立活动,应着力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创业生态体系。有学者提出,构建创业生态体系,需培育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以平台战略实现创业教育的综合集成,构建分类分层的成效评价体系。有学者提出,应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融资渠道,完善校企创业合作机制,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
对高考制度改革进行多维审视
由头:自2015年起,自主招生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实施, 录取批次改革试点等也开始陆续推行。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让大学和高中如临“大敌”,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影响: 教育学界及社会积极为高考“支着儿”。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学者认为,面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考生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有学者认为,在重启教育改革的关键期,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势推动着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第一,聚焦成长成才,树立适合的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能力内涵,尊重学生个性。第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带动课程体系优化。具体表现为更新育人观念,完善课程标准;服务全面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综合评价,深化课程内容。第三,定向精准发力,确保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坚持考试的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机会公平;推进信息透明,确保程序公开;坚持依法治教,确保结果公正。第四,多方协同治理,培育教育改革新动力。要多方协同治理,集成合力效应;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
研究教育智库的定位和运行机制
事件: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月21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要求教科院所明确和坚定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方向。
影响:教育智库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等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加快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学者指出,教育智库是一般智库的特殊化,新型教育智库是以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宗旨的研究型专业机构。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决定了其服务决策的核心功能,新型教育智库体现出强烈的国家使命、客观的研究立场、专业的精神品质和开放的协同创新等重要特征。
教育智库要想更好地服务国家决策,必须具有理论性,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库,理论是智库能够遵循教育规律的保证。
建好新型教育智库,关键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学者提出,在运行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课题选题机制、科研组织机制、成果审核机制、激励导向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数据支撑机制、成果孵化与形成机制。逐步实现科研重心、科研方式、科研组织形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教育研究杂志社;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http://orig.cssn.cn/gx/201512/t20151230_2806470.shtml